闭口式终印模的制取细节要点
一、闭口式终印模的制取
1. 制作个别托盘
1)闭口式终印模的制取
口内调整托盘
个别托盘制作完成后不能直接用于取模,需先进行口内检查调整
检查内容:
托盘是否合适,有无明显缺陷
是否进入倒凹区
边缘是否有偏长部位
衬检材料:需使用藻酸盐进行衬检
托盘放入口内的初步检查
操作步骤:
直接放入口内检查明显偏差
以患者疼痛反馈为主要调整依据
合格标准:
托盘能稳定就位
患者无不适感
具有吸附力(可听到"刺啦"声)
疼痛点的识别与调整
常见原因:
初印模倒凹填补不足
边缘打磨不到位
检查方法:
双手交叉按压双侧前磨牙区
观察托盘是否稳固就位
询问患者疼痛反应
托盘稳定性的确认
测试方法:
交替按压时托盘无撬动
松开手后托盘不会浮起
辅助判断:
蜡堤与下唇位置关系(应稍低于下唇)
与口角、平面的协调性
托盘与口内结构的适应性评估
关键区域:
磨牙后垫区需让开(形成BTC点)
系带区域活动空间
舌体影响:
舌头放松时托盘应保持稳定
舌头后卷可能导致托盘松动
衬检的目的与方法
主要目的:
检查托盘边缘是否过长避免正式取模时材料浪费
材料选择:
使用藻酸盐(稀调)
不能用于最终印模(易脱模)
操作要点:
组织面必须彻底吹干
材料只需薄薄一层
衬检后的分析与调整
判断标准:
完全透亮(无材料):需调整
透红但有光泽:保留薄层
关键区分:
托盘暴露处:无光泽、发乌
材料留存处:有反光、亮晶晶
重点调整区域:
上颌硬区
唇颊系带区
磨牙后垫区(即使有薄层也需调整)
衬检的操作技巧
分步操作建议:
不熟练时可上下颌分开调整
先调上颌再调下颌
重复检查:
打磨后可再次衬检确认
可多次进行直至满意
临床价值:
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
适用于义齿边缘长短评估
边缘整塑
托盘预处理:正式取膜前必须充分吹干托盘组织面,确保无水分残留
粘接剂使用:
使用专用毛刷蘸取托盘粘接剂沿托盘边缘均匀涂布一圈,需覆盖整个整塑区域
干燥要点:涂布后需用气枪轻吹至基本干燥状态
重体材料特性:
采用枪混型快速硅橡胶,注射枪头明显粗于轻体流动性较差,两组分混合后需立即使用
整塑手法:
沿边缘注射一圈重体后立即放入口内需一次性完成整塑动作,不可分段操作组织面准备与粘接剂涂布
干燥要求:
组织面需严格吹干
口内用纱布擦除唾液
粘接剂涂布:
覆盖整个组织面及重体边缘
需超出重体范围1-2mm
干燥时间:气枪吹干1-2分钟至完全干燥
轻体材料的放置与取膜操作
材料对比:
轻体枪头较细,流动性更好
操作流程与重体整塑基本一致
整塑动作:
需适当撑开口角放入托盘
引导患者完成咬合、舌部运动等功能性整塑
注意事项:材料初凝前需保持托盘稳定
取膜后的处理与注意事项
修整标准:
保留比重体多1-2mm的边缘
舌侧需彻底清理干净
质量判断:
允许轻微透红现象
确认有薄层材料覆盖即可
取颌位关系的前期准备
蜡堤处理:
去除已硬化的下颌蜡堤
上颌保持不动作为参考
新蜡堤制作:
直接在口内制作软质蜡堤
简化颌位关系记录过程
后续步骤:需专门课程讲解颌位关系记录方法